推荐您访问易车国际站
Visit the BitAuto International website for more exciting content
添加图片
一、BBA的慢动作:有钱任性
去年奔驰、宝马、奥迪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加起来才卖了不到5%的份额,宝马iX3的销量连蔚来ET5的零头都比不上。但人家一年赚了420亿欧元,是比亚迪的8倍!说白了,BBA现在就是靠燃油车在全球赚钱,慢慢搞电动车转型。
大众前CEO说过:中国电动车领先我们一个时代。但人家不着急,因为欧美电动车卖得少,BBA的燃油车在那边照样赚钱。中国车企在打价格战,BBA在欧美躺着数钱(燃油车实际生产成本之低远远超出你的想象)。
当然,“BBA”可不能这样一直“苟”下去,它们的出路在哪儿?最后我们会给出答案!
二、中国新能源:越努力越心酸
中国新能源发展就像一场大逃杀:
但现在问题来了:中国电动车产量占全球60%,但出海受阻,只能在国内死磕。BBA却在悄悄布局:
三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
40年前德国人用CKD组装拖延技术转让,现在BBA又在玩这招。他们等着中国车企把市场教育好了,再用成熟技术来收割。比如:
和中国人打交道这么多年,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”的古老东方智慧,可算让他们学会了一招半式,这一波“BBA”是赶不上了,它们在谋划用自己百年的积累,蓄势待发,等待下一波的到来。
四、BBA在等什么?
他们在等两个机会:
有德国供应商说:中国把电动车做成快消品,但车终究是精密机械。这话虽然傲慢但也有道理:BBA的电动车故障率确实比国产车低37%(数据通过J.D. Power(君迪)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初始质量研究(IQS)计算得出,为估值)。
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是长期性的,且充满不确定性,关注到中国新能源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,千万不要沉浸在“遥遥领先”的论调中自我麻痹,要看清这些百年品牌能存活至今“并非善类”。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在涉及车辆的安全性、耐久性、人性化设计、综合调教水平、成本控制能力、审美能力等方面还有诸多短板,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仍然漫长而艰辛。
最后说点实在的
中国新能源确实进步神速,但有些东西没变:
这不是短跑比赛,而是马拉松。BBA有百年积累,中国车企光喊遥遥领先没用,得学学这些老狐狸怎么在技术变革中活下来的。
标签: